返回首页

被称为万能轰炸机美国道格拉斯1211-J

时间:2025-08-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二战结束后的头几年,美国开始积极寻找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以替代当时仍在服役的活塞动力B-29。道格拉斯、波音等知名飞机制造商纷纷提出各自的方案,经过层层筛选,道格拉斯提出的1211系列成为竞争焦点,最终向军方展示了1211-J型这一概念性设计。

  1211-J是一个非常大胆且激进的设想,其外观在某些角度上确实让人联想到苏联的图-95轰炸机,但它的任务远不止单纯的轰炸。这架飞机被设想成一个高度多功能的作战平台,机身和机舱的模块化设计让人感觉像是在追求“任务舱的可更换组合”。设计者声称它能在战斗中提供“极端多功能性”,因此有人称之为“万能轰炸机”。然而,普遍观点是,所谓的万能往往意味着在某些方面都不够出色,1211-J是否真的具备这份全能性值得怀疑。

  1211-J是一款大型单翼战机,具备惊人的尺寸和载重潜力。它的正常起飞重量大约146吨,机身长度约49米,翼展约69米,高度接近14米。按设想,机组需要九名成员:正/副飞行员、领航员、飞行工程师、雷达操作员、投弹手,以及医疗人员;如果再装备额外的任务舱,人员配置还可能进一步增加。要把这台“大鸟”送上天,动力系统的选择就成了关键。

  与一味追求喷气动力不同,设计师打算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兼顾油耗、速度与航程的平衡。计划在机体上装4台莱特XT3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输出约5500马力,驱动一组直径约4.3米的共轴对转螺旋桨。这样的共轴螺旋桨组合能在维持较高推力的同时减少后向阻力,配合机翼的大后掠角设计,理论上可提升飞行速度。预期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约83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约为655千米/小时;有效作战半径约8000千米,机载燃油约77.3吨。由于机身与机翼的容积有限,内部燃油容量无法一次性满足需求,因此在机翼下方设计了外置燃油箱以拓展航程。

  在武器与弹药方面,1211-J围绕一款重达约43,000磅(约19.5吨)的特种非核航弹展开作业。机内弹舱被设计为能一次性容纳约20吨的有效载荷,足以装入这类大型弹药,当然也可以搭载其他航弹,甚至自由落体核弹。为增强自卫能力,尾部还设计了雷达制导炮塔,装备两门20毫米航炮,提供一定的尾部防御火力。

  如果仅从“外部形态”与“载荷能力”来看,1211-J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万能轰炸机;两翼下方和发动机舱中段各设有一个可挂载大型任务舱的挂架,理论上可以挂载2架寄生战斗机。例如计划在两翼下方各吊挂一架道格拉斯F4D型战斗机,使整机在战斗中具备自卫能力,甚至在起飞阶段就能通过寄生战斗机提供额外推力或协同作战。但是这一设想在实际应用中被普遍认为风险极高:一旦寄生战斗机离舱、离群,巨大的螺旋桨气流与强烈的气动扰动很可能对寄生机体造成致命影响,回收与返舱过程也充满危险。此外,翼下的其他任务舱或武器挂架还可以用于携带电视制导炸弹、电子侦察吊舱、航拍吊舱等,以实现多种任务配置。

  然而,1211-J的复杂性并未停留在理论阶段。它的极高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寄生战斗机带来的安全隐患,使得该设计在实际生产化阶段难以落地。最终,美国空军在1951年选择了波音公司的B-52轰炸机作为新一代战略轰炸力量的主力载体。这一抉择并不令人意外:1211-J的工程复杂性和高风险使得其成本和后续维护难以承受,而寄生战斗机的安全隐患则进一步削弱了其现实可行性。因此,1211-J最终只能停留在图纸与概念阶段,成为那段历史中的一个激进尝试。

  由此可见,后续真正成形并广泛服役的并非这类极端多功能设计,而是以成本可控、维护性相对简单为原则的方案。B-52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冷战初期美军在战术与战略投射能力方面的务实取向。至今,1211-J这种“全能型”设想仍然给人以强烈的技术好奇心和历史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多功能的同时,必须权衡现实的工程可行性与战场需求。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